2014年9月8-13日歐焙客創辦人江承哲為了更深入了解印尼的咖啡種植和產業,與一群專業咖啡人組團到北蘇門達臘多巴湖一带拜訪了Wahana莊園與當地的咖啡農。回到公司後,他很興奮的遞給我們欧焙客营销团队一張海報,說:「我們來重做它吧!」
印尼咖啡生豆分級系統海報原始版
我們看著這張淺藍色的海報,上面許多拍不清的瑕疵豆,是張生豆分類系統海報,不知道它重要性為何?為何需要重新製作?
原來蘇門達臘的瑕疵豆分類標準一直讓咖啡人弄不清,直到Bill發現了這張海報,他希望能分享給更多人,但這張原始版有些很明顯的缺點,印刷不佳,豆子拍不清楚,訊息有遺漏,譬如說取樣量多少都沒標示;分類標準也很令人意外,外來物居然可以分三大類,木棒、土塊、石塊,各類又再細分大中小三個項目,如大木棒、中木棒、小木棒。
既然要重做,首先要決定視覺效果的呈現,我們有二個選擇,一是維持原始排版的架構,增補訊息,重拍圖片;二是置入強烈風格化的印尼圖像來加強海報的裝飾性。我們選擇了後者,因為覺得認真編排原始分類,並不好看,也很可笑,還不如讓他視覺呈現好看点。
製作過程
首先進行瑕疵豆重新拍照和翻譯文字的基礎工作,因為教學和研究的關係,公司裡本來就有分類好的各類瑕疵豆,找到對應印尼標準的豆子並不難,倒是木棒、土塊、石塊拍照時要找到不同大小比較難,最後我們只好自製不同長短的物件,其中最難的是找到成形的土塊,我們最后想到敲碎紅磚即是印尼豆时而可见的土块,雖然覺得荒謬但也是個歡樂的過程。
海報中最重要的視覺焦點是一個紅臉的人像,基本上由黑色的曲線構成他的形貌。他源自於Bill這次蘇門達臘之行沿路拍的巴塔克族傳統建築上的圖騰,原始圖案只到下巴部分,是一個面具形的圖騰,左右兩側類手的部份則延伸出魚的圖形。
作圖時偶然發現在下方做對稱可以變成更完整的人形,甚至有舞動的韻律感,也就保留這個圖像,而瑕疵豆排列在他周圍的效果似小火種,又讓他有種神聖的感覺,讓我們戲稱他為瑕疵豆之神。
雖然這是個改編過的圖像,但我們保留了他原始的用色,黑、白、紅,這在蘇門達臘的建築木雕上很常見。
經歷一個多月的構思,分類、校對、排版、在校對,整個歐焙客團隊一起動員用心製作這份海報。只為了讓咖啡人們在了解印尼瑕疵豆與分級系統之餘,也能讓大家同時領略印尼之美。
11.11來臨之際歐焙客會推出一系列有趣的活動哦,咖啡人一起期待吧……
微博:@歐焙客精品咖啡 @歐焙客精品咖啡-bill
微信:歐焙客精品咖啡
淘寶:opikr.taobao.com